我國“十二五”從制造業大國邁向服務業大國
2011-04-08
管理員
點擊:3643
最近,投資界一個讓人矚目的舉動是,上海、寧波等地紛紛成立專門指向現代服務業的私募股權基金。前不久公布的“十二五”規劃重筆點出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市場則迅速對此作出敏捷的反應。
縱觀全球工業化的進程和產業格局的變遷,一個基本規律是,工業化中后期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最近半個世紀來,先行工業化國家的服務業在就業方面和在增加值方面很快超過了工業,成為國民經濟中份額最大的產業。先行工業化國家的經驗表明,現代經濟增長中效率提高的一個重要源泉,是服務業的發展。這對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成本降低,特別是交易成本降低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未來十年,我國有可能從現在的人均GDP4000美元提升到1萬美元左右,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未來我們調整和發展空間在哪里?如果僅僅靠第二產業,這不現實也不應該,因為第二產業是一個高資本投入、高耗能、高耗資源的產業。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三次產業占GDP比例是,第二產業在45%到50%之間,第三產業占40%,第一產業占10%到20%。在發達國家,三產占GDP的比例一般都是70%到80%,美國占77%。我們急迫需要改變經濟增長過度依賴第二產業的狀況,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使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相協調。
目前,關于“十二五”時期服務業發展規劃還在制定之中。我們在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方面應該有一些基本的指向,一是要大力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以發展生產服務業為重點,帶動我們整個服務業加快發展。二是要規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務業,要大力發展社區衛生、家政服務、養老托幼等社區服務業。三是重視改善面向農村的服務業。
消費性服務主要是針對個人的需求所提供的服務。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后期向后工業化過渡的時期。據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經驗,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社會產品不斷豐富,在人民基本需求得以滿足之后,服務性需求開始快速增長,這將推動消費性服務領域的整體快速上升,并將維持到后工業化的最初20年。目前,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我國消費服務行業正在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在工業化初期,我國居民的消費性服務支出在整個消費性支出中占比僅20%左右,之后不斷上升,目前已達到40%以上。和美日相比,這個比重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其中主要的動力來自于未來居民消費的整體升級。
另外,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要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推進力度,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新的模式和增長點的培育力度。我們將生產性服務業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因為在當前中國制造業轉型的背景下,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增加工業附加值、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向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驅動的集約式經濟增長轉型的重要因素。
根據測算,“十二五”期間GDP增速預計為8%,2015年我國服務業占GDP比重將提高到55%,達到印度2009年的水平;生產性服務業占到服務業的55%,達到韓國2007年的水平。到2015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15 .8萬億元,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1%。
新的五年里,我們應該站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高度,戰略性地謀劃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謀求從制造業大國向服務業大國的轉變。
(來源:經濟參考報)